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学科简介
风景园林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造园专业,195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06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建立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因学科调整关系,2010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2011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2011学科调整为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同时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风景园林学位列全国首位,2013年获批建立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建筑。
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9人,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读博士占教师总数的 80 %,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 82 %,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有10人担任国际和国内相关学术团体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等领导职务,30%的教师有国外留学和进修学习的经历。教师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高,是目前国内同类学科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师资群体。
学科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公共管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和教育等部门或相关企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实践、科学研究、教学以及保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风景园林学旨在以精英化教育为导向,培养在科研和实践领域的综合型顶尖人才。掌握风景园林的基本理论,在自然与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园林建筑、植物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动态与趋向,善于发现学术问题,进行前沿理论研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
应具有科学精神,进行较为扎实的规划设计基础和实践训练,具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前沿的理念和思想、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规划设计能力,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工作的能力。
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培养方式
风景园林学采取导师负责制方式培养研究生。
(四)学习年限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1)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2)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3)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
(4)风景园林植物应用
(5)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6)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7)风景园林建筑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总学分最低要求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9学分,必修环节共计5学分。必修环节设置包括学术研讨与报告(2学分)、开题报告(1学分)、实践训练(2学分)三部分。
1、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9学分,其中学位课1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3学分。选修课中选修课程不少于6个模块,同一模块选修课不超过3学分;城乡规划学和建筑学课程(见其专业课程设置)至少4学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求在第1.5学年内完成。
| 
 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 
 公共课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秋季 春季  | 
 考试  | 
 
  | |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秋季 春季  | 
 考试  | 
 
  | ||
| 
 [3]  |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 
 64  | 
 4  | 
 秋季  | 
 考试  | 
 
  | ||
| 
 专业课  | 
 [4]  | 
 人居环境史  | 
 24  | 
 1.5  | 
 春季  | 
 考查  | 
 
  | |
| 
 [5]  | 
 风景园林与自然系统  | 
 24  | 
 1.5  | 
 春季  | 
 考查  | 
 
  | ||
| 
 [6]  | 
 风景园林设计I  | 
 48  | 
 3  | 
 秋季  | 
 考查  | 
 
  | ||
| 
 [7]  | 
 风景园林设计II  | 
 48  | 
 3  | 
 春季  | 
 考查  | 
 二选一  | ||
| 
 [8]  | 
 风景园林规划STUDIO  | 
 48  | 
 3  | 
 春季  | 
 考查  | |||
| 
 选修课  | 
 社会模块  | 
 [9]  | 
 风景园林的社会学原理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历史与艺术模块  | 
 [10]  | 
 艺术理论与艺术史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11]  | 
 中国传统园林发展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生态模块  | 
 [12]  | 
 景观地学基础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13]  | 
 景观生态学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14]  | 
 景观水文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15]  | 
 湿地再生与设计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16]  | 
 棕地恢复与再生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植物应用模块  | 
 [17]  | 
 园林植物景观与规划设计  | 
 16  | 
 1  | 
 春秋季均开  | 
 考查  | 
 
  | |
| 
 [18]  | 
 自然植物识别与应用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 模块  | 
 [19]  | 
 风景园林工程建造技术与理论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20]  | 
 材料与建构技术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景观规划 模块  | 
 [21]  | 
 风景规划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22]  | 
 国土与区域规划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23]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24]  | 
 遗产保护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设计表现 模块  | 
 [25]  | 
 风景园林高级表达  | 
 16  | 
 1  | 
 秋季  | 
 考查  | 
 
  | |
| 
 [26]  | 
 视频与多媒体技术  | 
 16  | 
 1  | 
 春季  | 
 考查  | 
 
  | ||
| 
 实习  | 
 [27]  | 
 国际风景园林认知  | 
 1次  | 
 1  | 
 春季  | 
 考查  | 
 
  | |
2、培养环节
(1)培养计划: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培养方案,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
(2)学术研讨与报告:研究生在读期间要至少参加5次由学科组织或认定的学术研讨活动,并在学术研讨活动中做专题报告;此外研究生第学年至少参加2次本学科组织或认定的学术会议报告及讲座。
(3)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最晚于入学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
(4)中期考核:硕士生中期考核在入学第五学期内进行,重点对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分流。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修订)》执行。
(5)实践训练:硕士生在读期间要至少担任两次研究生课程助教工作,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科研实践,于每学年实践结束后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并由课程教师或导师进行考核。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能够体现硕士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对所研究的课题或实际项目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具体要求按学校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八)其他要求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须在学科指定的刊物上,按要求发表学术论文1篇。具体要求按《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学科研究生发表论文相关要求》和《bet365娱乐场官网风景园林学学科学术论文指导性目录》执行。
(九)学位类型
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按照北京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学位论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工学硕士学位。